生活資訊
新市鄉民動員 走尋媽祖婆大腳磚
2010/06/24
【中華日報 2010/6/20】
新市鄉民動員 走尋媽祖婆大腳磚
記者左美雲/新市報導
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新市福安宮拆除重建,拆下磚瓦一度被當成廢棄土,被眼尖的考古專家發現。樹谷基金會聯合廟方重建委員會昨日發起搶救,共有百餘老少村民熱情參與,在瓦礫堆中找尋媽祖婆的「大角磚」。
策劃這場「走尋媽祖婆的大腳磚」活動的樹谷基金會董事長董雅坋表示,找出這些老磚,未來將做為社區總體營造之用。至於大「角」磚還是大「腳」磚,考古學者朱正宜表示,正解應是大「角」磚,但寫成大腳磚配合媽祖婆方便民眾理解,也無不可。
昨日參加活動的百名村民,有八十阿婆,也有四歲小娃,很多人還三代同堂一起尋磚,眾人拿著推車、鎯頭,揮汗在烈日瓦礫堆中找出大角磚,為後人保留歷史。
主祠天上聖母的新市福安宮,位於新市鄉看西部落,舊廟興建於民國五十一年,雖然只有五十年的歷史,但廟內仍保存當初古廟的遺物,包括嘉慶辛酉年刻的石香爐、新港西弟子派下的「湄洲祖廟木雕版」的老匾,都有一、二百年歷史,是一間老廟。
此次拆除重建,廟方沒想那麼多,只盼早日蓋一座新廟供奉媽祖,拆下的廢棄磚土就堆放在附近一處駝鳥園。後來樹谷基金會考古中心技士劉鵠雄多次經過土堆,他說冥冥之中好像有感應,「媽祖婆的磚仔在叫我」,有一次他停車下去察看,一看才發現事情大條,這些磚是目前早已消失的「大角磚」。
原來福安宮曾歷經多次遷移改建,早期物資缺乏,先民會把之前拆掉的建材,拿來繼續蓋新廟,因此廟內的磚頭,經過考證應該是清朝乾隆時期從大陸福建運來的紅磚,由於尺度比目前的磚都要大,俗稱「大角磚」。
樹谷基金會考古中心主任朱正宜表示,目前從福安宮拆下的磚塊至少有兩種形式,一是清朝早期較流行的寬薄磚,另外則是厚度在三公分以上的大角磚。
朱正宜說,這些磚當年都是由大陸福建沿海燒製後船運來台,一方面鎮壓船艙,另方面則是做為高檔建材,多數是豪宅或蓋廟使用,記錄著當時代的歷史,彌足珍貴
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新市福安宮拆除重建,拆下磚瓦一度被當成廢棄土,被眼尖的考古專家發現。樹谷基金會聯合廟方重建委員會昨日發起搶救,共有百餘老少村民熱情參與,在瓦礫堆中找尋媽祖婆的「大角磚」。
策劃這場「走尋媽祖婆的大腳磚」活動的樹谷基金會董事長董雅坋表示,找出這些老磚,未來將做為社區總體營造之用。至於大「角」磚還是大「腳」磚,考古學者朱正宜表示,正解應是大「角」磚,但寫成大腳磚配合媽祖婆方便民眾理解,也無不可。
昨日參加活動的百名村民,有八十阿婆,也有四歲小娃,很多人還三代同堂一起尋磚,眾人拿著推車、鎯頭,揮汗在烈日瓦礫堆中找出大角磚,為後人保留歷史。
主祠天上聖母的新市福安宮,位於新市鄉看西部落,舊廟興建於民國五十一年,雖然只有五十年的歷史,但廟內仍保存當初古廟的遺物,包括嘉慶辛酉年刻的石香爐、新港西弟子派下的「湄洲祖廟木雕版」的老匾,都有一、二百年歷史,是一間老廟。
此次拆除重建,廟方沒想那麼多,只盼早日蓋一座新廟供奉媽祖,拆下的廢棄磚土就堆放在附近一處駝鳥園。後來樹谷基金會考古中心技士劉鵠雄多次經過土堆,他說冥冥之中好像有感應,「媽祖婆的磚仔在叫我」,有一次他停車下去察看,一看才發現事情大條,這些磚是目前早已消失的「大角磚」。
原來福安宮曾歷經多次遷移改建,早期物資缺乏,先民會把之前拆掉的建材,拿來繼續蓋新廟,因此廟內的磚頭,經過考證應該是清朝乾隆時期從大陸福建運來的紅磚,由於尺度比目前的磚都要大,俗稱「大角磚」。
樹谷基金會考古中心主任朱正宜表示,目前從福安宮拆下的磚塊至少有兩種形式,一是清朝早期較流行的寬薄磚,另外則是厚度在三公分以上的大角磚。
朱正宜說,這些磚當年都是由大陸福建沿海燒製後船運來台,一方面鎮壓船艙,另方面則是做為高檔建材,多數是豪宅或蓋廟使用,記錄著當時代的歷史,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