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線上圖鑑-動物類 > 鳥類
【科名】
|
夜鷹科 Caprimulgidae
|
【學名】
|
Caprimulgus affinis
|
【形態】
|
體長約25公分。全身大致爲灰褐色。眼深褐色,眼周有黃色細眼圈。背部密布細白點及蟲蠹斑。尾羽上面爲灰褐色,有多道不規則窄黑帶。肩羽有一道淡褐色斑。翼黃褐色,最外側4枚飛羽黑褐色,中央有一醒目的淡色斑,雄鳥爲純白色,雌鳥爲米黃色。內側飛羽有多道深褐色與淺褐色交錯的横帶。雄鳥喉部有兩塊白色橫斑,喉央爲深色所隔開;雌鳥此白斑不明顳,成淡色頸圈狀。胸灰黑色,有紅褐色斑點。腹部米黃色,密布細橫紋。尾下覆羽米黃色。尾羽下面爲深褐色,雄鳥最外側2枚白色,末端黑色;雌鳥尾羽全爲深褐色。喙紅褐色,尖端黑色。腳肉褐色。
|
【生態】
|
棲息於河川中下游砂石混雜的寬闊河床、接近河床的泥石裸地、人車稀少的道路上、機場、大型工業區、大型工地或校園內人少的地面等,近年越來越多個體十分適應在城鎭內的建築物屋頂棲息並繁殖,初步觀察偏好約6至8層樓高的建築。晨昏及夜行性。白天伏坐於地面或平坦的岩石上,依賴本身的保護色來躲避敵害,休眠時眼微張但時時保持警戒。若遇天敵接近,會到非常接近時才飛起。腳短而無力,幾乎不行走,活動皆賴垂直起降飛行。
|
【食性】
|
以空中飛行的各種昆蟲爲食,主要爲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類。於黃昏尙有暮光時開始飛行覓食,在空中來回不規則快速飛行,直接張嘴呑食飛蛾等空中的飛蟲。
|
【鳴叫】
|
雄鳥鳴聲爲宏亮略刺耳的單音「追伊〜」,重複多次,兩聲之間的間隔在0.8至3 秒間,同一個體可反覆連續鳴叫45分鐘,整夜都會鳴叫,以日落後及日出前1小時爲高峰期。雌鳥聲音較低沉且較少鳴叫,僅於繁殖期間其它夜鷹個體入侵領域時會起飛加入雄鳥共同鳴叫驅敵。通常邊飛邊叫,但也會停棲在高處鳴叫。
|
【繁殖】
|
於2至7月間繁殖,不營巢,直接於平坦的地面產卵與孵卵,有些在沙礫地,亦有在桕油或水泥地面產卵者。台灣於近3 、4年內開始出現本種在建築物屋頂繁殖的案例,至2008年這樣的案例在中南部已相當多,顯示此現象的增加趨勢非常迅速。每窩產2枚卵,大小爲31X 22mm淡肉紅色雜有鏽色斑點。雌鳥負責孵卵與照顧雛鳥,雄鳥負責供食。雛鳥孵化不久就有活動能力,亦具良好的掩蔽天性。
|
【遷留】
|
在台灣爲普遍的留鳥。以往僅於南部普遍,中北部稀少。近年全島族群有由南往北逐漸增多的趨勢,可能非單純的島內遷移現象,可能與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昆蟲分布線北移有關,値得探究。
|
【分布】
|
台灣全島都有分布,但早期的分布主要在南部及台東,但近3、4年於中部、花蓮、宜蘭的族群都明顯激增,分布於整個東洋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華南、台灣、菲律賓、印尼群島。目前僅台北至苗栗之間的紀錄仍少。離島於蘭嶼有分布。
|
【別名】
|
南亞夜鷹、石磯仔。
|
回上一頁